style> #wennei .showanswer{font-size: 14px;margin-bottom: 10px} .g9{font-size: 14px;}
隐藏菜单
id_7广告位-99%*49
搜索
《野人送朱樱》杜甫赏析
人阅读
id_1广告位-95%*60

《野人送朱樱》杜甫赏析
《野人送朱樱》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。此诗以朱樱为描写对象,采用今昔对比手法,表达了诗人对供职门下省时的生活细节的深情忆念。从内容上增添了生活层面和感情厚度。

【原文】
西蜀樱桃也自红,野人相赠满筠笼。
数回细写愁仍破,万颗匀圆讶许同。
忆昨赐沾门下省,退朝擎出大明宫。

【赏析】
这是一首小题大做的诗。寓居蜀地山野之人送来的小小樱桃,唤起了诗人记忆中的另一时空:门下省、大明宫,堂皇的长安宫殿等。《岁时记》中记载:四月一日,内园荐樱桃寝庙,荐讫,班赐各有差。正是写这景象。忆昨|所|都|是|一|直|像|昨日:赐沾|是|即|沾赐,为趁声韵而倒装;擎出|是|的,言其恭敬;门下省|则透露出杜甫当时在左拾遗任上。这两句在全诗中具有黄金般的质地,而这种感觉则是由门下省、大明宫烘托而出的。

西蜀樱桃也自红|,这是杜甫入蜀后第三次产生的亲切感受:成都的樱桃每到春天也|同北方一样自北方地垂下鲜红果实。野人相赠满筠笼,野人,指村农;筠笼,竹篮。村农以满篮鲜果相赠,足见诗人与邻里相处欢洽。

数回细写愁仍破,万颗匀圆讶许同。上句写樱桃成熟,诗人说,我几次把樱桃从篮中移置盘内,生恐碰损,却仍愁碰破。万颗形容数量其多,许,这样。下句写樱桃大小相等,诗人说,樱桃万颗匀圆,令人惊讶:为何大小竟这样相同呢?二句写樱桃形体,隐含对果农种植技艺与劳动的赞美之意。

杜甫虽寄寓成都,但每有不死会归秦,临危莫爱身,早朝擎出大明宫。二句是追忆任左拾遗时在宫中蒙受恩赐,擎持归家的情景。大明宫中有宣政殿,中书、门下二省都在宣政殿内,在门下省内接受樱桃之赐,退朝时分徐徐擎出宫门。这一联的惊奇之处在于,诗人用两个专有名词不动声色地写出了对皇恩的“感戴”。专有名词在诗中给人的联想是很少的,但此处却给人堂皇之感,门下表现了空间的纵深,大明渲染出庄严辉煌的气势,两个实打实的名词被诗人巧妙地虚化。唐人李嘉祐诗云秋冷白云司,白云司指刑部,与秋冷连属,别有清峭之气,和杜诗此联一样,都是点铁成金之句。

以时间词为标识,全诗可分作三层:前两联——今日;第三联——昨日;第四联——今日。第三联出于诗人的记忆。引逗这记忆的,是野人送朱樱这么一个小小的事件。诗的第一联把题目展开了:西蜀樱桃也自红,野人相赠满筠笼。最轻的字眼,诗人赋予其最饱满的重量。也字像是一个呼唤,唤起了当年长安宫中的赐樱之事,原来西蜀的樱桃也这么红啊,时空的感觉包孕在这个也字之中。

诗的首联中,也字之外,红、满亦不是随意用之,二字与下联以愁、讶写对樱桃的珍惜是呼应着的。清人朱瀚说:红言其熟,起细写仍破;满言其多,起万颗许同。写同泻,言用水漂洗,愁仍破,即愁其破而仍破;许,唐人常用口语,如许之意,讶许同,即令我惊奇竟如此相同,庾信诗云:-sur许能含笑。此二句融入口语,言约义丰,见出诗人语言的锤炼之功。末联金盘玉箸承第三联大明宫富丽堂皇的意象而来,从记忆中醒来,回到任转蓬蜀地此日。

此诗使读者看到一个既与劳动群众友善,又对王朝怀有忠爱的诗人的复杂感情。昔人谓杜诗咏物,俱有自家意思,不可及。(《经案》)此诗可贵处,在于能画出一个飘零中的诗人。与此相适应,此诗终篇语皆遒丽。樱桃自红,野人相赠满筠笼,忆昨赐沾门下省,早朝擎出大明宫。此日尝新。而细写愁仍破,匀圆讶许同,与金盘玉筋无消息等则显得很明丽。

  推荐阅读

  冬天的现代诗歌_冬天的现代诗歌小学 短一点的

  水调歌头·舟次扬州和原文及赏析(水调歌头辛弃疾舟次扬州阅读答案)

  那一年雨落红尘诗歌

查看更多相似文章
  • id_5广告位-99%*100
发表评论
畅言评论-后台-模板-公共模板变量-评论模板中修改
  • id_2广告位-99%*100
  • id_3广告位-99%*100
  • id_3广告位-99%*100

最新文章

推荐阅读
你可能感兴趣

©Copyright ©2007-2016 www.zizaicun.com (毛毛车范文万)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QQ:2775252566 滇ICP备2024035790号-3   

合同范文
总结模板
通知体会
其他

©Copyright ©2007-2016 www.zizaicun.com (毛毛车范文万)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QQ:2775252566 滇ICP备2024035790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