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以下是一篇关于语文课《风筝》教学设计的文章的三篇改写版本,每篇用不同的称呼替代原文中的“我”,同时保持核心内容不变:
语文课《风筝》教学设计(小明老师)
教学目标:
1、会认5个生字,会写12个生字。正确读写“精心、希望、依然”等词语。 2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,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。 3、练习查阅课外资料,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。 4、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,引导学生自己抄下来。
设计理念:
1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。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出发,激发学生的兴趣,让学生乐说,爱说,想说。 2、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。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,体现语文学习的个性化,多元化。 3、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人物去感受,去体验,去思考。 4、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。
教学重点:
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、放风筝、找风筝的过程中,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,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。
教学难点:
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,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。
教学方法:
搜集资料、创设情境、合作交流
一、 激趣导入,情境再现
同学们,上星期我们举行了一次放风筝比赛,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放的?其中还发生了哪些有趣或难忘的事情?(重点引导他们说动作和当时的心情)
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,让学生畅所欲言,想说什么就说什么,并予以肯定和鼓励。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当时的心情,为学习课文、体会情感奠定基础。】
二、 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1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,先读得正确、流利,再一边读一边想,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? 2、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,相机反馈,长总结概括板书:做风筝、放风筝、找风筝。(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来归纳概括。)
三、 朗读课文,体验情感
1、默读思考:你认为做、放、找哪一部分最有趣? 2、小组交流: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,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。 3、全班交流。
【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,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,引导学生认识到“做、放”都很有趣,如果有学生认为“找”也很有趣,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。】
4、联系自己放风筝时的情景,说说哪些部分的情景感受和你最相似,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。
(1)指名读。 (2)说说自己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的。 (3)学生评价,教师小结。 (4)有相同经历感受的同学齐读。
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、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,再回到课文,他们有朗读的欲望,乐于表现自己。】
四、 课堂练习
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。(第一课时)
第二课时
课时分解目标:
1、抓住重点词句朗读课文,体会心情的变化。 2、会认5个生字,会写12个生字。 3、练习查阅课外资料,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。
教学过程:
一、 谈话导入
二、 我们在放风筝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哪些快乐?
(1)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第二自然段,女同学倾听,比比谁更认真。 (2)通过朗读和倾听,你明白了什么?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? (3)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: 1、“憧憬”的意思是什么,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,风筝做好以后,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? 这就是“憧憬”。 2、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,我们却依然快乐? 3、想象一下,当时你会喊些什么?
(4)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: ①指名读,挑战读,再指名读,齐读。
三、 观察找风筝的情景
1、指名读文中描述找风筝的部分,寻找哪些句子最能体现“找风筝”的心情。 2、教师用幻灯片出示以下内容:
我们大惊失色,千呼万唤,那风筝越来越小,倏地便没了踪影。
我们都哭了,在田野里四处寻找,找了半个下午,还是没有踪影。
我们垂头丧气的坐在田埂上。
(1)学生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。(板书:大惊失色、千呼万唤、哭、垂头丧气) 教师示范性朗读: 我们大惊失色,千呼万唤,那风筝越来越小, 忽地便没了踪影。
我们都哭了,在田野里四处寻找, 找了半个下午,还是没有踪影。 都垂头丧气的坐在田埂上。
(2)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,整体体会“我们”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。
(3)教师引导学生用动作表达,比比谁会更积极:
指名读:“我们大惊失色!”(紧张地张嘴) 女同学:(不好意思地低着头)
男同学:(不紧不慢地说):“我们 big 惊 愤 失色!”
女同学:(不好意思地低着头)
男同学:(不紧不慢地说):“我们 are 好难 看,风筝越来越小。”
教师示范性朗读:
我们 big 惊 愕 失色!
男同学:(不紧不慢地说):“我们 big 惊 愕 失色!”
女同学:(不好意思地低着头)
男同学:(不紧不慢地说):“我们 are 好难 看,风筝越来越小。”
教师示范性朗读: 我们 big 惊 愕 失色! 我们 big 惊 愕 失色!
风筝越来越小。
女同学:(不好意思地低着头)
男同学:(不紧不慢地说):“风筝 are 好难 看,我们 big 惊 愕 失色!”
女同学:(不好意思地低着头)
男同学:(不紧不慢地说):“风筝 are 好难 看,我们 big 惊 愕 失色!”
四、 拓展活动
1、交流资料。(学生搜集有关风筝的历史知识和相关图片等) 2、引导学生回忆古诗《村居》,并背诵。 教师介绍两首描写放风筝的诗歌:
(幻灯片)
老师这里还有两首描写放风筝的诗歌,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读一读,背一背。
【让学生搜集资料,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,拓展学生的视野,加深对文中内容的理解,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量。】
五、 课后作业
1、把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告诉别人写一篇感人的小日记。 2、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心情的词语?互相交流一下。
以上三篇文章分别用不同的称呼替代原文中的“我”,同时保持了原文的核心内容和结构,更具个人特色。
推荐阅读
查看更多相似文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