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体育课《20米跑》教学设计
一、指导思想
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,结合初中生的运动习惯和学习兴趣,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,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基本的20米跑技术。同时,结合“健康第一”的教育理念,注重学生身心发展与体育乐趣的结合。
二、教学目标
- 知道正确的20米跑姿势(即途中跑)。
 - 学会途中跑不低头、不耸肩、眼平视、蹬地有力的技术动作。
 - 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,增强集体荣誉感。
 - 通过互动游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,营造快乐的体育氛围。
 
三、教学重点与难点
教学重点:
掌握途中跑的基本姿势和技巧。
教学难点:
熟练模仿20米跑的动作示例(如“虎口脱险”)。
四、教具准备
- 多媒体设备(播放相关20米跑的视频或音乐)
 - 拍手韵律操课件
 - 1分钟拍手示范动作卡片
 - 趣味运动会道具
 
五、教学过程
【第一环节:兴趣导入,引入目标】
1. 情景引入:
   出示20米跑的视频或音乐(如“美丽的神话”),引发学生的兴趣。
   提问:你看到什么?这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会?你在这场比赛中看到了哪些运动员?
- 问题引导:
提问: - 什么是20米跑?
 - 在20米跑中有哪些基本动作需要掌握?
 -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基本的20米跑动作(板书“途中跑”)。
 
【第二环节:情景互动,体验动作】
1. 趣味运动会:
   - 准备好1分钟拍手示范动作卡片:
     (如“虎口脱险”、“高墙过跃”等)。
   - 在学生兴趣浓厚时,组织小组比赛,模仿20米跑的动作,记录“ fastest 3次”(每次完成10秒以内)。
- 互动环节:
 - 准备1分钟拍手动作卡片(如“虎口脱险”、“高墙过跃”等),让学生模仿动作。
 - 组织学生分组合作,记录每组成员的动作和完成时间。
 
【第三环节:技术练习,掌握动作】
1. 展示示范:
   出示1分钟拍手动作卡片,并讲解动作要领:
   - 步频:1步每秒。
   - 步幅:1米左右。
   - 站姿:站立或站起跳。  
- 模仿练习:
 - 学生分组合作,按照拍手动作示范动作进行模拟训练。
 - 教师参与,给予指导和鼓励。
 
【第四环节:趣味游戏,强化技巧】
1. 趣味运动会:
   准备各种趣味运动会道具(如“跳绳”、“拍手接力”等)。
   - 在学生完成20米跑模拟动作后,组织趣味活动。  
- 趣味互动:
 - 学生分组进行趣味运动会比赛,如“拍手1分钟”,每人每次完成10秒以内。
 - 谁能最先完成,谁就赢。
 - 组织学生分享比赛结果,并进行总结。
 
【第五环节:互动反馈,巩固目标】
1. 提问总结:
   提问:
   - 你在这场运动会中是如何掌握20米跑的呢?
   - 这些动作有什么特点和技巧吗?
   - 比赛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困难或挑战?
- 总结目标:
回顾今天的内容,强调途中跑的基本姿势和重要性。 
六、板书设计
``` 比赛现场
| 1分钟拍手动作卡片 |
|------------------|
| 步频(1步/秒)      |
| 步幅(1米左右)   |
| 站姿(站立或起跳)|
比赛现场
| 20米跑模拟动作示范 |
| -------------------|
| 步频(1步/秒)     |
| 步幅(1米左右)    |
| 站姿(站立或起跳)|
```
七、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趣味运动会和互动游戏,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20米跑的基本姿势。同时,我也意识到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动作生硬的问题,所以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模仿练习的效果。
最终设计:
[请补充你课后的具体内容或问题]
体育课件:50米快速跑设计说明与教学建议
一、情景导入
- 游戏引入
 - 以“换物接力”或“传实心球”为切入点,引入50米起跑的趣味性。
 - 
学生分组完成游戏,记录成绩,分析错误并讨论改进方法。
 - 
生活场景
 - 在跑道上摆放一些小球或标记物,让学生感受速度与力量的冲突和突破。
 
二、教学内容
- 目标设置
 - 认知目标:掌握站立式起跑姿势,了解不同突发信号的起跑方式。
 - 技能目标:掌握快步跑的动作规范,提升速度和反应能力。
 - 
情感目标:培养团队合作精神,增强团队凝聚力。
 - 
教材内容
 - 介绍50米快速跑的特点(如距离短、强度大、需要协调动作)。
 - 教授基本的起跑姿势和信号处理方式。
 
三、教学过程
(一)情景导入部分
- 引入游戏场景
 - 
在跑道上摆放一些小球或标记物,让学生观察比赛规则并思考如何在比赛中保持优势。
 - 
明确目标与准备
 - 教师宣布“50米快速跑”,带领学生进入比赛氛围。
 - 讲述比赛的基本规则: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起跑动作,同时配合教师的信号。
 
(二)队列练习
- 队列站定式
 - 
学生站成四排或五排,观察自己的姿势与他人是否协调。
 - 
徒手操展示
 - 
出示站立式起跑动作、双臂摆动姿势等,让学生观察并模仿。
 - 
队列动作测试
 - 学生分组完成队列动作(如左前、右后、左中等),教师检查动作是否规范。
 
(三)基础动作示范
- 站立式起跑
 - 教师讲解站立式起跑的基本姿势:身体重心保持在膝盖以上,腿脚分离且伸直。
 - 
学生模仿动作,注意细节(如步幅、角度)。
 - 
单腿跳跃起跑
 - 讲述单腿跳跃起跑的动作:双臂前倾,腿与地面垂直。
 - 学生尝试模仿动作并完成测试。
 
(四)复杂动作练习
- 高抬腿起跑
 - 教师讲解“高抬腿”起跑方式:后腿与地面保持垂直,前腿与身体呈30-45度角度。
 - 
学生模仿并完成测试。
 - 
原地快步跑
 - 分组练习原地快步跑:快速跑向终点线。
 - 教师鼓励学生注意身体协调性(如重心保持稳定,腿脚分离)。
 
(五)发令信号处理
- 信号分配
 - 
学生根据老师指定的信号分组或分队(如“左中、右后”、“前左、右后”等)。
 - 
起跑练习
 - 学生在团队内听信号并开始快步跑,注意不要跑得太远。
 - 教师鼓励学生集中注意力,调整步伐。
 
(六)传实心球比赛
- 规则介绍
 - 分组进行“传实心球”比赛:学生站成两列,前排同学向后抛掷实心球到后面。
 - 
确保起跑姿势正确,并观察其他同学的行为是否积极。
 - 
成绩记录与反馈
 - 学生分组完成比赛并记录成绩。
 -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成功经验,讨论如何优化起跑姿势。
 
(七)总结与反思
- 总结技巧
 - 
回顾几种不同的站立式起跑姿势,并介绍学生的最佳表现。
 - 
强调安全与正确起跑
 - 从安全角度讲授站立式起跑的重要性,建议学生在比赛中保持冷静和专注。
 
教学反思
- 互动性:通过游戏引入、动作示范和竞争练习,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。
 - 多样性:将不同种类的起跑姿势融入到教学中,让学生感受到挑战的多样性和成功的喜悦。
 - 分层教学: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起跑练习(如基础动作、复杂动作),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。
 
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,50米快速跑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跑步技巧,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。
投传是篮球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。按照顺序,依次传给队首及以后的同学。全传完后,在从对方那里传回每个实心球。先完成队为胜利。
六、结束部分。
1.集体舞:小白船
2.小结
3.收器材下课
六、本课特点
利用数学知识,练习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,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和练习热情。
推荐阅读
查看更多相似文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