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王安石改诗教案
《泊船瓜洲》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作品。这首诗于熙宁八年(1075)春二月完成,并在奉诏进京途中舟至瓜洲,夜间停泊。诗人虽身在瓜洲,但心始终依恋江宁故居,因此写下这首著名的"抒情小诗。
诗文中第三句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中的“绿”字曾经过多次修改。南宋洪迈《客斋续笔》卷八对该诗草稿的修改过程有记载。最初用“到”,后改作“过”。又改作“入”,再改作“满”,这样一改再改,最后才选定这个“绿”字。
八百年来,无数诗人、教师、评论家不断称誉这个“绿”字的改得好。然而诗人何以要这样一改再改呢?
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是全诗的主题,而“绿”字在这句诗中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。它既形象地展现了江南片儿的春色,又唤起了联想,进而激发了思归的情感,与下文的“明月何时照我还”相得益彰。
《王安石改诗》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:一首诗、一篇文章都需要作者的大量心血,需要对字词句进行精心地锤炼方可成就。
《王安石改诗》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许多,它告诉我们:一个诗,一个文章都需要作者倾注大量的心血,并非一蹴而就。
《王安石改诗》这一事件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:一首诗、一篇文章都需要作者的大量心血,需要对字词句进行精心地锤炼方可成就。
推荐阅读
查看更多相似文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