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幼儿清明扫墓方案
一、活动主题
“缅怀先烈,爱幼有所得”
二、活动时间
2025年4月5日(星期天)
三、活动地点
xx陵园
四、参加对象
全体幼儿园师生。
五、活动目的:
- 了解清明节的历史意义:通过学习,增强对革命先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。
- 参与扫墓活动:帮助小朋友们熟悉清明节的传统习俗,体验环保生活的重要性。
- 培养环保意识:让孩子们知道每人一次扫墓就能减少垃圾带来的环境影响。
六、活动准备:
- 材料准备:
- 纸花(建议每班准备5-10朵)。
- 每人一朵纸花,准备一个简单的图案(如“献花”或“植树”)。
- 课件:清明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示例。
- 宣传材料:
- 纸条、彩带制作清明节的手抄报。
- 道具准备:
- 积木(每班10块)用于扫墓游戏。
- 每个班级布置一个“扫墓小屋”,包括花环、纸花等。
- 音响设备:
- 音响和白噪音,确保活动氛围统一。
七、活动流程:
(一)提前谈话
- 活动主持人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及其意义。
- 提问环节:如“你们知道哪些地方是清明节吗?”“清明节有哪些传统习俗?”等。
- 分组讨论:每小班4人一组,讨论如何纪念先烈。
(二)到达目的地
- 准备活动装备:教好扫墓动作(如走、弯腰、提花圈等),确保不违反规定。
- 出发前检查:清点人数,确保安全无误。组织队伍前进。
(三)整理队伍
- 重新队形,确保游戏严肃有序。
- 将扫墓小屋布置得美观大方。
(四)开始扫墓活动
- 活动流程:
- 市区:讲解“献花”习俗,让小朋友在扫墓时带一朵纸花。
- 公园:开展“植树”游戏,帮助清理垃圾并放置纸花。
- 注意事项:
- 整个过程保持安静,不与他人嬉笑打闹。
- 提高环保意识,每人一次扫墓可减少垃圾量。
(五)结束活动
- 总结发言:全体小朋友发言,表达对先烈的敬意和感谢。
- 布置结尾:布置清理后的环境,强调文明与环保的重要性。
八、注意事项:
- 安全第一:确保每位小朋友的动作规范,避免嬉笑打闹。
- 秩序维持:引导小朋友注意整理物品,保持游戏的严肃性。
- 活动效果:通过参与扫墓,让小朋友感受到文明和环保的重要性。
九、活动反思:
活动结束后,与园长或老师交流感受,了解孩子们对清明节的理解和参与感。同时,收集孩子参与度高的项目,为后续教育活动做准备。
这个方案旨在帮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历史,体验扫墓的乐趣,同时培养环保意识,并增强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。
以下是五个不同版本的清明节活动方案,涵盖了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活动形式。每个版本都包含了主题、目标、准备和流程部分,并给出了具体的活动内容。
一、清明节游戏(主题:趣味问答与拼图)
主题
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和分发卡片等方法,让幼儿学习简单的语言表达,了解清明节的相关知识。
目标
1.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。
2. 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及习俗,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。
准备
1. 分发《清明》主题卡片,内容包括“清明的由来”、“祭祖的习俗”等;
2. 将拼图材料分发给幼儿,每套一套;
3. 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小纸条或卡片,作为参与游戏的“祝福卡片”。
4. 集合时间:8:00—8:30。
流程
1. 集合与开始:
- 教师清点人数并宣布活动开始。
- 提问:“清明节是哪一天?哪些人做了怎样的举动?”(如“清明小队”的情景);
- 每个孩子在“祝福卡片”上写下对祖国的祝福语,作为后续分享的依据。
- 拼图游戏:
- 提问:“你最喜欢看什么节目?为什么?”或“今天学了哪些新知识?”(如“清明节有好多有趣的小故事和游戏);
-
让孩子们用拼图拼出各自的“祝福卡片”。
-
分享与交流:
- 提问:“你们的祝福卡片是什么内容呢?”
- 集合后,教师总结并表扬表现优秀的孩子。
二、故事分享(主题:爱国教育)
主题
通过讲故事和分享,让幼儿了解历史人物的贡献,增强民族自豪感。
目标
1. 培养幼儿对革命英雄的回忆,增强爱国情怀。
2.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,鼓励参与讨论。
准备
1. 给每个孩子一张“清明故事分享卡”(如《清明》、《英雄赞颂》等);
2. 提供相应的书籍或图片作为背景资料;
3. 集合时间:8:00—9:00。
流程
1. 提问与分享:
- 教师提问:“你知道哪些人是著名的爱国者?”(如“陶渊明、范仲淹”);
- 让幼儿分享他们为国家付出的努力和成就;
- 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“英雄赞颂”的卡片,作为后续创作的灵感来源。
- 角色扮演:
- 请孩子们在小纸条上写一句对老师的感谢的话或对老师的敬意(如“敬爱的老师,对不起,没有给你一点休息时间……”);
- 提问:“你最希望看到是什么?为什么?”
- 故事分享与创作:
-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清明的故事(如“陶渊明的归隐”或“范仲淹’s救亡之恩),并引导幼儿模仿角色,创作自己的故事。
三、手工制作(主题:制作小花环)
主题
通过手工制作小花环,让幼儿了解为祖国牺牲的人的故事,并体验放风筝的乐趣。
目标
1.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。
2. 感受传统节日的欢乐氛围。
准备
1. 集合时间:9:00—10:00;
- 提问:“你们知道哪些人物是伟大的英雄?”(如“陶渊明、范仲淹);
2. 订正卡片和小纸条,了解每个孩子的“祝福卡片”内容。
流程
1. 准备材料:
- 小花环、彩笔、蜡烛;
- 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红色小纸条(作为制作小花环的“祝福卡片”);
2. 制作环节:
- 请每个孩子在“祝福卡片”上写下自己对祖国的祝福,并在红色纸上折叠起来。
- 提问:“你最喜欢用什么样的颜色来装饰你的花环?”并鼓励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3. 放风筝体验:
- 分组活动,每组制作一组风筝(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材料调整)。
- 让幼儿们在“鸣山公园”放飞各自做的小花环,体验与伙伴共同合作的快乐。
四、拼图游戏(主题:拼图拼出文明之光)
主题
通过分发拼图,让幼儿理解各种玩具的作用,并体会节日气氛的美好。
目标
1. 培养幼儿的分组合作能力。
2. 了解不同玩具的功能和文化意义。
准备
1. 集合时间:9:00—10:00;
- 提问:“你最喜欢用哪种颜色的小朋友?”并鼓励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2. 给每个孩子一个拼图材料,并分发给每组;
3. 为每个拼图准备相应的卡片或提示。
流程
1. 分配任务:
- 每个孩子领取一个小拼图,记录下自己对不同颜色和图案的描述(如“红色是太阳”,“蓝色是海”)。
2. 拼图过程:
- 让孩子们将各自收集到的颜色和图案贴在相应的地方。
3. 分享与交流:
- 提问:“你们的拼图是什么颜色?”并鼓励提问其他孩子的拼图内容。
五、创意故事(主题:爱国故事分享)
主题
通过讲述爱国的故事,让幼儿体验英雄的贡献,并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。
目标
1. 培养幼儿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兴趣。
2.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。
准备
1. 集合时间:9:00—10:00;
- 提问:“你最喜欢听什么样的故事?”并鼓励分享。
2. 给每个孩子一张“爱国故事卡片”(如《英雄赞颂》或“陶渊明的归隐》,并准备相应的背景图片或文字。
流程
1. 提问与分享:
- 教师提问:“你知道哪些人是伟大的爱国者?”(如“陶渊明、范仲淹);
- 让幼儿分享他们为国家所做的贡献,并提出自己的想法。
2. 角色扮演:
- 请孩子们在小纸条上写一句对老师的感谢或敬意,作为后续创作的灵感来源。
3. 故事分享与创作:
- 教师讲述一个爱国的故事(如“陶渊明的归隐”),并引导幼儿模仿角色,创作自己的爱国故事。
希望这些版本方案能帮助您完成清明节教育活动!如果需要进一步调整或补充,请随时告诉我。
推荐阅读
查看更多相似文章
